Author: yinfeng
前面我们提到了MySQL5.7的几个崩溃恢复产生的性能退化 为了解决崩溃恢复的效率问题, MySQL8.0对crash recovery的逻辑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。 在之前的版本中,InnoDB通过向redo log中写入日志来追踪在一次checkpoint后修改过的表空间信息,这样就无需在crash recovery时打开所有的表空间,只需搜集哪些被影响到的表空间。而到了8.0新版本里,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:单独创建了系统映射文件, 将space id及路径信息轮换着写到两个指定的系统文件tablespaces.open.1 and tablespaces.open.2中(ref Fil_Open::write)
实现的思路其实不复杂,就是将所有的表空间ID和对应的路径信息存储到系统文件中,在崩溃恢复时再按需打开。
那么如何保证所有的表空间信息都一个不漏的存储到系统文件了呢 ? 实际上他跟踪了所有的表空间文件操作,并更新内存cache中(Fil_Open::m_spaces), 如下:
a. fil_node_open_file
fil_system->m_open.enter();
fil_system->m_open.log(node->space->id, node->name);
fil_system->m_open.exit();
打开表空间文件后,写一条日志MLOG_FILE_OPEN, 并将表空间状态 Nodes::OPEN以及日志end lsn在内存中进行更新(Fil_Open::Nodes::load)
b. fil_node_close_file
fil_system->m_open.enter();
fil_system->m_open.close(node->space->id, node->name);
fil_system->m_open.exit();
关闭表空间文件后, 将缓存的表空间信息LSN重置为0,并将状态设置为CLOSED (Fil_Open::Nodes::close)
c. fil_name_write_rename
fil_system->m_open.enter();
fil_system->m_open.log(space_id, new_name);
fil_system->m_open.to_file();
fil_system->m_open.exit();
在物理rename文件之前, 将新的表空间名通过MLOG_FILE_OPEN写到redo log中,记录新文件的状态到内存。
随后就将缓存的表空间信息写到系统映射文件中(Fil_Open::to_file)
d. fil_delete_tablespace
fil_system->m_open.enter();
fil_system->m_open.deleted(id);
fil_system->m_open.exit();
在物理删除文件之后,将对应的表空间状态设置为DELETED (Fil_Open::deleted)
e. fil_ibd_create
fil_system->m_open.enter();
fil_system->m_open.open(space_id, file->name, log_get_lsn());
fil_system->m_open.exit();
在物理创建表空间文件之后, 调用Fil_Open::open 将新文件的信息存储到内存中。同样的包含创建文件时的LSN
可见InnoDB在对文件进行打开,关闭,创建,删除,重命名这些操作时都进行了追踪,其中CREATE/DELETE/RENAME的cache更新均发生在记录对应的MLOG_FILE_*日志之前。
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,表空间信息不是直接写入的,而是经过zip压缩后再写的,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。
那么何时将缓存的信息刷到磁盘呢 ? 第一种情况是rename tablespace时,会做一次写文件 第二种情况是做checkpoint之前会去做一次flush(fil_tablespace_open_sync_to_disk), 相比第一种情况,这里先做一次清理(Fil_Open::purge -> Fil_Open::Nodes::purge),将状态为DELETED/MISSING的无效表空间记录删除掉,再刷到磁盘
当系统正常关闭时,InnoDB会去将系统文件中的信息全部清除掉(fil_tablespace_open_clear),因为崩溃恢复无需用到。
那么崩溃恢复时,如何使用该文件呢?
首先在启动时(srv_start), 当确定了需要崩溃恢复时(recv_recovery_from_checkpoint_start),就会去从系统映射文件中载入表空间信息到内存中(fil_tablespace_open_init_for_recovery –> Fil_Open::from_file)。
随后开始读redo log并解析, 如下堆栈:
recv_recovery_begin
|--> recv_scan_log_recs
|--> recv_parse_log_recs
|--> recv_single_rec
|--> recv_multi_rec
在将redo log加入到hash table之前,会先进行判断,只有在文件中找到的表空间,才需要去apply日志。
if (space_id == TRX_SYS_SPACE
|| fil_tablespace_lookup_for_recovery(space_id)) {
recv_add_to_hash_table(
type, space_id, page_no, body,
ptr + len, old_lsn, recv_sys->recovered_lsn);
} else {
recv_sys->missing_ids.insert(space_id);
}
由于系统文件不是实时flush的,因此在解析到MLOG_FILE_*类型的redo时, 也要对缓存的表空间信息进行修正(fil_tablespace_name_recover –> fil_name_process_for_recovery) ,以确保所有需要apply redo的tablespace都load到内存中。
在执行崩溃恢复时,InnoDB会按需去打开表空间文件,然后再去apply日志。(recv_apply_hashed_log_recs –> fil_tablespace_open_for_recovery),只有那些需要做崩溃恢复的文件,才会被打开。
Note1: 本文所有代码相关的内容都是基于MySQL8.0.3,而目前版本还处于RC和快速开发的状态,不排除后面的版本逻辑,函数名等发生变化。
Note2: 主要代码在这个commit 中,感兴趣的也可以自行阅读代码
Note3: 从8.0.11开始,又改成了打开全部ibd文件,但是改成了并行扫描